各学院(部):
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承办,决赛将于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本次大赛主题为“融创赋能 实践致新”,旨在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实质性“脱虚向实”,强化文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引导文科专业学生以大赛为平台开展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的实践创新活动,提高文科专业学生直接服务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关于举办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举办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及形式
参赛对象:全体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参赛形式:团队赛。
二、大赛内容
大赛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组别介绍详见附件1)。
参赛团队应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结合专业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实践创新活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鼓励专业交叉融合。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学生专业不限,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组队。每支参赛团队由3-15名学生和1-3名指导教师组成,其中团队负责人1名(须为文科专业本科生),第一指导教师须为校内教师。每人限负责一个团队,但可同时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他团队报名。项目组成员中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支参赛团队。
(二)参赛团队只能选择1个符合要求的组别报名参赛,报名时参赛团队负责人应为暨南大学学生。已获首届大赛决赛金奖、银奖的项目,如内容基本相同并无特别创新进展,不得重复参赛。已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及以上的项目,不得参赛。
(三)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四)各学院要对参赛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四、报名及参赛材料提交方式
(一)学生申报阶段:8月1日至9月10日
项目负责人通过大赛系统“报名入口”处进行注册报名(网址:https://xwk.sdu.edu.cn/),并参照学生系统操作手册(附件2)完成项目信息填报,提交后申请材料不可再修改。
参赛项目均须提交《参赛项目报告》(详见附件3)及《参赛项目汇报材料》。视项目情况可酌情提交有关支撑材料。其中《参赛项目报告》将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参赛项目汇报材料》须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并真实反映团队亲身实践过程,采用PPT、PDF等可用于汇报展示的形式;有关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报道等反映项目实践过程及成果的材料。
纸质版申报材料于9月11日(周四)下午17点前提交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部)教科办。
(二)学院评审阶段:9月12日至9月19日
各学院(部)收齐申报材料,组织专家组(人数不少于3人)参照《评审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将《学院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6)及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及电子版,于9月19日(周五)下午17点前报送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地点:行政办公楼214室,联系人:韦艺伟,电话:020-85220034,E-mail:ojwsjk@jnu.edu.cn)。
(三)学校评审推荐阶段:10月
校级选拔赛设置网评赛、现场赛两个环节,学校组织专家通过材料评审以及现场展示和答辩等形式,决出金奖(含冠军1名,亚军2名,季军5名)、银奖、铜奖、优秀奖,获奖比例视情况确定,学校将推荐获校赛金奖项目(即获得冠亚季军的项目)参加全国决赛。同时,学校设置优秀组织奖,表彰在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二级单位。
(四)全国决赛阶段:11月
全国决赛分为网评赛和现场赛。网评赛阶段由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对所有晋级全国决赛项目进行网评,根据网评结果遴选一定比例的项目晋级现场赛。现场赛阶段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由学校统一组织我校进入现场赛的团队参加。参赛团队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评审专家综合展示及答辩情况决出大赛奖项。
五、其它
(一)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加强宣传,严格把关,指定专人负责赛事组织及资格审核等工作,做好学生参与实践创新项目立项和竞赛准备工作,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赛。
(二)大赛评审坚持实践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考察学生能否结合专业学习真正深入一线开展实践(包括实践时长、形式、规模、频次等方面),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提高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各学院要及时做好总结推广,将学生参与竞赛作为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实践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共享工作。
(四)参赛学生可加入赛事QQ群,以便及时获取赛事资讯、进行参赛咨询等。群号:529640700/894668307。
附件:
1.大赛目标与参赛项目组别
2.学生系统操作手册
3.参赛项目报告
4.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5.参赛诚信承诺书
6.学院项目推荐汇总表
本科生院教务处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