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暨南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5-4-28 15:11:39 阅读:10

各本科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暨南大学关于印发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行动方案(2024-2028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进一步丰富我校本科课程体系,学校决定立项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课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类型

“人工智能+”课程包括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人工智能交叉课程两类。

1.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该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强化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的意识和素养。

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中心牵头,统筹校内相关学科专业力量协同建设,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根据学生不同学科类别开展分层分类教学。

人工智能通识选修课程:由各学院教师自主申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门数不限。

2.人工智能交叉课程。紧跟人工智能最新技术,课程为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课程,聚焦本学科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强调课程的深度与专业视角,锻炼学生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每个学院至少统筹开设一门名称为“人工智能与×××”(×××替换为相应学科/专业类等名称)的课程。

二、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须为独立设课的课程,可以是新建课程,也可以升级改造现有课程,但后者须在立项建设期内按照要求进行优化调整。

2.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在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基础,承担的教学任务应不少于课程总课时的三分之一,限报1项。

3.鼓励跨学科、跨学院联合申报,鼓励与相关企业、研究院所等共建课程。

4.已立项暨南大学2025年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第二十一批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的课程不重复立项。

三、建设要求

1.资源建设。课程应建立、完善课程视频资源、案例库、题库、实践项目等,利用“人工智能+教学工具开展教学,规范记录学生学习表现与过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2.开课要求。课程须在2025-2026学年至少开课一次,课程开课运行为项目结项的必要条件。

四、政策保障

1.学校将给予立项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支持,根据课程建设情况分批拨付,鼓励各单位使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经费、长基计划经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经费等经费积极建设,立项课程拟于20266月底前验收。

2.各本科教学单位要做好“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建设规划,将立项课程逐步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工智能+”培养体系构建,以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打造符合国家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专业融合课程体系。

五、工作安排

1.2025521日前,各本科教学单位汇总提交《2025年“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和《2025年“人工智能+”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2),PDF扫描版与Word电子版发送至邮箱ojwjyk@jnu.edu.cn

2.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公布立项项目。

工作联系人:李文清,联系电话:020-85225282


附件1.2025年“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doc

          2.2025年“人工智能+”课程申报汇总表.xlsx



本科生院教务处

20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