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附属医院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5-4-18 15:41:40 阅读:16

学校各附属医院: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度本科高校附属医院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启动校内申报遴选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类别与申报数量

本次申报一流本科课程类别包括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三类,省教育厅拟遴选认定200门左右。我校各直属医院最多可向省教育厅推荐3门,各非直属附属医院最多可推荐2门,学校将根据申报情况择优推荐

二、认定条件

(一)基本条件。申报课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申报课程必须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医学专业课程,且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者两个教学周期的运行和完善。

2.申报课程自202411日以来,至少有1个学期在正常讲授,在后续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仍将稳定开设,并承诺入选后持续改进。

3.课程负责人应为申报医院正式聘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课程,负责人职称可放宽到中级)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龄,具有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口碑,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至2025531日,特别优秀的课程负责人在与医院签订续聘协议、能够保证课程服务年限的情况下,可放宽至60周岁)。

4.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课程的实际讲授人,承担该课程1/4以上教学时数。课程团队结构合理,成员总体稳定,自202411日以来,课程负责人未发生变更,团队主要成员未发生大幅变动。团队成员师德师风良好,教学理念先进,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且成效显著。

5.课程教学理念先进,坚持育人育才相统一,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互动较好、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6.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相关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

7.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采用多元考核方式,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回溯、可借鉴、可监督,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二)优先条件。同等条件下,课程满足以下条件的,优先予以认定:

1.注重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育人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等精神,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2.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专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及时引入学术研究、医学发展前沿成果。

3.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新,教学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高的课程。

三、申报要求 

(一)线上课程申报要求。申报课程须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开放运行(并于2025年6月10日前推送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门户),以面向高校服务为主,应用于非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育课程以及无完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等不接受申报。在多个平台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须选择在线教学服务好、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平台申报,多个平台的有关数据可按平台分别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一般情况下,专业课选课人数累计不少于3000人次。课程团队、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应用效果与影响、课程平台支持服务等要求参照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标准执行。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申报要求。基于慕课(自有或已获授权)、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单位实际对课程进行创新应用,具有完整科学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设计(含线上和线下各自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与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注重开展过程性评价,课程平时成绩不低于 50%。鼓励使用省级以上线上一流课程实施混合教学。

(三)线下课程申报要求。一般应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讲,并稳定开课授课。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落实课程思政改革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育人元素。充分吸收医学前沿知识,并使用高水平教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运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较高,获得感较强。加强形成性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依托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四、申报材料 

(一)附属医院组织教师填写相关类别课程申报书(附件1-3)及准备相应附件材料(政治审查表所有类别课程均要提供),5月7日(星期三)前将纸质版申报书与附件材料合装成册一式两份,连同单位推荐课程汇总表(附件4,按推荐优先顺序排序)、政治审查表报送至行政楼224室。电子版材料(可编辑word版、PDF盖章扫描版)发送至邮箱:ojwjyk@jnu.edu.cn。

(二)说课及课堂实录视频制作、网络填报等事宜,学校将另行通知。请各附属医院及时关注学校通知

五、其他事项 

(一)本次认定的课程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自结果公布始,应继续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 5 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无法继续提供教学服务的课程,省教育厅将予以撤销。

(二)已获评为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一流本科课程的,不列入本次课程遴选认定范围。此前参加过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但未获得认定的课程,须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改革实践,进一步修改完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后方可申报。

(三)同一名称课程,面向不同班级授课、分属不同教师各自负责的,应按不同课程分别进行申报;同一名称课程,面向不同班级授课、由团队成员按章节分工讲授的,可按一门课程申报。

(四)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医德医风、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医疗事故、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申报材料(包括佐证资料)不齐备、内容填写不完整或材料造假、侵权以及课程网址或使用的线上教学资源网址链接不能正常打开的课程,不予认定。

)各附属医院要充分认识本次课程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联系人:林焕楠,联系电话:020-85220033,办公地点:石牌校区行政楼224室。

 

附件:1.广东省本科高校附属医院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2.广东省本科高校附属医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3.广东省本科高校附属医院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广东省本科高校附属医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 汇总表

        5.在线开放课程数据信息表

        6.课程学术性评价意见(参考模板)

        7.政治审查意见(参考模板)

          附件1-7汇总下载.rar

 

 

本科生院教务处

医学部

2025年4月18日